鍋爐在停爐期間,受熱麵表麵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形成水膜。水膜中的氧氣和鐵起化學作用生成鐵鏽,使鍋爐遭受腐蝕。被腐蝕的鍋爐再次投入運行後,鐵鏽在高溫下又會加劇腐蝕的深度和擴大腐蝕麵積,並且氧化鐵不斷剝落,以致縮短鍋爐使用年限,甚至嚴重降低鋼板強度發生事故。因此,做好停爐保養工作,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。 常用的停爐保養方法有壓力保養、幹法保養、濕法保養、半幹保養和充氣保養等數種。這裏著重介紹一下“幹法保養”,因為幹法保養適用於停爐時間較長,特別是夏季停用的采暖熱水鍋爐。 鍋爐停爐後,將鍋水放盡,清除水垢和煙灰,關閉蒸汽管、熱水鍋爐的供熱水管、給水管和排汙管道上的閥門,或用隔板堵嚴,與其他運行中的鍋爐完全隔絕。接著打開人孔使鍋筒自然幹燥。如果鍋爐房潮濕,應用微火將鍋爐本體,以及爐牆、煙道烘幹。然後將幹燥劑,例如塊狀氧化鈣(又稱生石灰)按每立方米鍋爐容積加2~3千克,或無水氧化鈣按每立方米鍋爐容積加2千克,用敞口托盤放在後爐排上,以及用布袋吊裝在鍋筒內,以吸收潮氣。關閉所有人孔、手孔,防止潮濕空氣進入鍋爐,腐蝕受熱麵。以後每隔半個月左右檢查一次受熱麵有無腐蝕,並及時更換失效的幹燥劑。
|